不息电波,“大地球”110雷达正青春 | 电科时光博物馆-凯发一触即发

当前位置:凯发k8国际首页 > 党的建设 > 文化园地

不息电波,“大地球”110雷达正青春 | 电科时光博物馆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 编辑:新闻中心

秉承中国电子工业的优良传统

中国电科始终与新中国同心同行

用一个个关键技术,一型型核心装备

支撑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

国家工业遗产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是见证这段奋斗历程的重要载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

探访深藏其中的奋斗记忆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在战略上处于最危险的境地。196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战略武器问题汇报时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

  到1967年,随着中国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试验的相继成功,中国正式确立了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110雷达便是工程中最为核心的装备,它能在数千公里外及时发现来袭核弹目标,同时测算出目标数量、方向、速度及落点,并将数据及时传递给反导阵地,从而进行拦截摧毁。

11

  1958年,110试验雷达便开始初步研制,天线抛物面口径为25米,天线系统重400吨,天线罩球面直径44米,由1500余块六角形蜂窝式玻璃钢模块镶嵌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玻璃钢夹层结构天线罩。

  这个庞然大物坐落在云南沾益县城外的崇山峻岭中。驱车进山,从十几公里以外就能看见它傲然屹立于群山之巅。1959年,110雷达首次收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较强回波,取得观测外空目标初步成果。

  1977年,110雷达正式装备部队使用。那时,雷达已能连续跟踪1000多公里以外的卫星,显示出卓越的性能。110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研制这种大型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的国家。

22

110单脉冲远程跟踪雷达内部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随即向上级机关申请接管110雷达站用于电波观测。在它的基础上,建设“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非相干散射雷达。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11年11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顺利探测到来自电离层的回波数据。

33

  虽然建设初衷的任务周期早已结束,但部分技术分系统的使用年限已远超设计寿命。直至今日,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超长待机”的110雷达,主要用于电离层与空间天气监测、空间碎片观测、月球探测等科学研究,持续支撑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论证。作为核心设备支撑昆明电波观测站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4

  无论是打造抵御核战的钢铁长城,还是构建国际子午圈的探空利器,110雷达代表着两个时代的交替,烙有不可磨灭的时空印记。中国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下来。

  作为地标式的大型观测设备,110雷达见证了往昔的国际风云变幻,也将继续瞩目着中国电科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行。

网站地图